2024年11月23日至24日,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24年会在杭州举办。23日晚,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举办了“AI赋能公益行业新生态”平行论坛,邀请不同嘉宾,共同探讨“AI+公益”的无限可能。来自互联网行业大咖带来了AI前沿趋势,枢纽机构带来了公益行业AI发展的整体观察,来自不同组织的分享嘉宾从人、组织、项目等维度,带来「AI+公益」的落地路径,分享可复制的组织模式。TNGO2.0商务总监黄文,应邀在平行论坛发表演讲,现整理成文与读者分享交流。
今天,分享的主题是:“AI与公益 双向奔赴”。在这个科技飞速变化的时代,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AI技术与公益事业的结合,将为我们打开许多新的可能性。
但问题是,真的能够实现这种双向奔赴吗?NGO2.0在提交本次演讲主题时,阿里的伙伴也向我们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探讨这个问题,需要从两个维度来分析AI与公益的结合,就是横向维度和纵向维度。在横向维度上,主要是公益组织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降本增效。包括公益组织在内容产出、资源配置、项目管理、数据分析等方面的AI应用。这里主要偏向数字化管理这个方向,通过AI技术,公益组织可以更精准地识别和定位需要帮助的人群,更有效地分配资源,提高项目的执行效率和影响力。而纵向维度上。则是深入到具体的行业案例中,展示AI技术如何在不同的公益领域中发挥作用。从教育到健康,从环保到灾害救援,AI技术的应用案例展现了其在解决具体社会问题中的巨大潜力。
讨论横向维度,先来看一份报告。
2024年 5 月, NGO2.0发布了一份关于技术公益的行业报告——《中国技术公益发展报告2023—公益与技术的双向奔赴》,大家感兴趣可以扫码下载。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了一个令人关注的现象:在调研触达的公益组织中,98%的组织表示期望进行数字化,但仅有不足40%的受访组织将3%的资金投入到数字能力建设中。这些数字昭显出一个看起来“自相矛盾”的问题:对于有数字化需求和意愿的公益组织而言,资金不足、缺乏数字化意识和能力等因素共同阻碍了公益数字化的发展。大家面临的主要问题依然还是“缺钱、缺人、缺技术”。这些出现在技术公益,公益数字化上的困境,也同样表现在AI+公益上。
此外,在横向维度方面,我们还对行业进行了扫描。
作为赋能型公益组织,NGO2.0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举办了15+场培训,足迹遍布9个省份,服务了500多家公益机构。通过一系列培训,对行业的基础能力进行了一次横向扫描。扫描发现,大部分公益伙伴还是——0基础。这并非夸张,从小型公益组织到国字头基金会,大多数参与者都是首次在培训中系统地了解通用型AI。培训中常见的反馈包括:“没用过”、“不会用”、“听说过”。只有少数人有过尝试使用AI的经验,但缺乏系统的学习和应用。这也揭示了公益组织在AI应用上面临的实际挑战。他们迫切需要获得行业提供的支持。
但是,经过观察,NGO2.0发现目前现有的行业支持并不多,这些支持总结下来主要集中在三个方向上:首先是基础建设支持,像是阿里刚刚发布的AI公益小蜜,其次是工具资源支持,像腾讯技术公益推出的工具箱,最后是行业赋能,比如NGO2.0、恩派做的赋能培训。
虽然大家获得了一定的支持,但公益行业在AI实际应用上仍面临着许多问题,诸如:
1. 还未解放思想:大家的保守态度,对新技术的恐惧和怀疑,导致错失机会。
2. 技能短缺,不会用、不会提问:有的人可能已经知道 一些AI 的产品,他也想去做什么事情,但是发现拿起来以后不知道点哪里,不知道如何提出自己的问题,有的时候可能他已经用上了,但是他觉得这个东西不好用,其实是他提示词工程也就是 prompt 这块,学得不是很好,公益组织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持和培训,来提升能力。
3. 找不到应用场景:难以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来部署AI,不知道如何将AI与具体业务需求相结合。
4. 技术实施的复杂性:一个新的技术最好的理想状态,就是团队内部有一个技术专员或者说产品经理,但是对于大部分中小型的公益组织来说,这个其实挺难的。所以技术落地推进不力,其实就是缺少真正的产品经理角色。
5. 政策上的模棱两可:政策一直处在一种飘忽不定的状态,一会鼓励一会禁止,导致大家不知道怎么行动。
在横向维度中,可以看出AI与公益相结合的过程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公益行业内外共同努力来克服。唯有打破思维桎梏,提升技能层次,明确应用场景,优化执行流程,明晰政策导向,方能推动行业稳健发展。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NGO2.0还是找到了一些解决方案,即在纵向维度上的AI垂直应用。
在纵向维度方面,NGO2.0深入挖掘公益行业的具体 AI 解决方案,目前在各公益议题下,AI已在应急救灾、无障碍、文化遗产保护、环境保护和医疗健康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需要说明的是,AI不是只在这些领域起作用,只是这些列出的领域中,AI应用案例比较多,也比较有名气。例如,在应急救灾领域,AI可以通过分析卫星图像来预测自然灾害,如洪水和森林火灾,从而提前做好救援准备。在无障碍领域,AI技术可以帮助视障人士通过语音识别技术阅读文本,或者通过图像识别技术识别路标和物体,从而提高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接下来,将分享几个NGO2.0直接参与的AI实际应用案例,方便大家更直观地理解。
首先,聚焦于一个特别的AI应用案例——帮助视障人士安全出行。早在三年前,一加一残障公益集团就提出过一个公益需求:如何让视障人群独立过马路?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应该见到过能够读秒的红绿灯,这种就比较方便,但不是所有的红绿灯都有这种功能,这也给视障人士过马路造成了不便。这个需求提出时,当时的技术还不成熟,所以获得的技术方案也差强人意。今年,随着AI技术的进步,NGO2.0将这个需求带入到CCF技术公益马拉松上。一个由志愿者组成的团队仅用两个多月时间就开发出了一款安卓应用,它能智能识别红绿灯状态并读秒,通过多种交互方式帮助视障人士判断何时可以安全过马路。这款应用采用了端云结合的架构,端侧负责实时检测,云端负责读秒和图像理解,协同实现红绿灯的智能识别。这个方案基本解决了视障人士在复杂路口的出行难题,提高了他们的独立出行安全。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通过扫码参与,支持这个项目,帮助收集更多训练数据,让这款AI应用更加精准、可靠。
再介绍一个贴近日常生活的案例——AI 辅助残障人士量体裁衣。这是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提出的一个公益需求:如何为残疾人提供实时的量体服务?不知道有多少人体验过淘宝的智能量体功能,它其实就是一种AI量体。只需通过拍照,系统就能获得测量者的身体基本数据,然后在测量者购买服装时,平台会提供合适的尺码推荐,但这项技术还不能为肢体残障人士提供服务。在今年的技术公益马拉松上,浙江大学团队开发了一种面向肢体参见人的全方位量体智能算法。这项技术集成在电脑或手机等设备中,用户只需简单地环绕拍摄,算法便能自动识别身体部位,并实时更新身体数据。它还支持上传视频或图片进行非实时检测,确保了测量的高效和精准确。这个方案获得了需求方的高度认可,相信未来这项技术将为肢体残疾人士的日常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
最后一个,是2023年技术公益马拉松上的一个案例,是由上海青悦环保提出的公益需求:如何从众多格式不一的企业ESG报告中去提取关键数据,来帮助公益组织做行业分析报告?当时复旦大学团队提供了一个AI技术解决方案,上海青悦环保认可并采纳,通过这套AI系统,最终产出了“222年A股及H股7千多家上市公司的碳排放数据披露分析报告”,这一成果还得到了《中国环境报》和《上海证券报》的专题报道。PPT中概述了解决方案的核心技术和思路。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解决方案是去年上半年完成的。今年在一个AI软件线下活动中,还有商业企业在询问,是否可以通过AI从企业年报中提取标准数据。我们很高兴这种需求在公益领域已经攻克,并且相关的技术还做了开源。通过这个很小的案例,可以看出,公益组织的一些需求,是很超前、很创新的,通过技术手段,我们不仅能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甚至还能领先于商业行业。
刚刚分享的几个案例都是一些很小的案例,就是要告诉大家,不一定是大机构、大基金会、大项目才可以应用AI,AI可以应用于公益业务的方方面面如果想了解更多的AI应用案例,可以下载NGO2.0和中国计算机协会一起做的CCF技术公益年度案例集。
回到今天的主题:AI与公益如何实现双向奔赴?通过横向维度和纵向维度的讲解,我们既看到了公益组织对数字化的需求与渴望,也看到了AI技术在公益领域的实际应用案例。这些案例不仅展现了AI技术的潜力,也揭示了实现双向奔赴的路径。
通过这些垂直案例,NGO2.0总结出一个漏斗模型,它可以充分展示公益组织如何从认识AI到应用AI,最终实现技术与公益的深度融合。首先通过“AI科普”阶段,提高行业对AI的认知。接着,进入“提升认知”阶段,鼓励大家探索AI如何与他们的工作相结合。然后,在“识别技术需求”阶段,具体探讨哪些问题可以用AI解决。在动手实施之前,“深挖议题场景”阶段帮助定位AI能产生最大影响的领域。最终,在漏斗的底部——“共创解决方案”阶段,将知识转化为行动,共同开发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从科普到解决方案的每一步都是必要的,而这个漏斗模型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AI+公益的实施路径。
NGO2.0,就是漏斗模型中的桥梁。我们致力于连接AI技术与公益,引导公益组织实现从AI的初步认识到解决实际问题。NGO2.0提供的服务与这个漏斗模型紧密相连:通过技术公益培训,帮助公益组织提升对AI的理解,迈出漏斗的第一。通过技术资源链接,匹配技术与公益需求,推动漏斗的第二和第三步。通过组织技术公益马拉松等活动,与各方合作,共同创造技术解决方案,实现漏斗的最后两步。通过这些服务,既能帮助公益组织实现数字化转型,也能促进了AI技术在公益领域的应用,所以我们相信,最终一定能够实现AI与公益的双向奔赴。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感谢大家的聆听。NGO2.0愿意成为AI与公益之间的桥梁,让我们携手共创,用AI点亮公益之光。如果您对技术公益有更多的兴趣或需求,欢迎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