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2日,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年会2025年会在昆明开幕。21日晚,NGO2.0联合云南省红十字基金会主办“AI在技术公益领域的应用与实战”沙龙周边活动,探讨公益机构如何适应时代潮流,实现可持续发展。活动特别邀请了三位年轻的公益机构负责人,分享他们是如何利用AI技术推动机构业务创新与发展,探讨AI时代下公益机构的转型与成长。
潍坊新启点社工服务中心总干事韩宜霖,分享了如何用AI技术让公益服务更聪明、更有温度。 用AI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开发"防跌包筛选系统",自动从100多户老人中找出40户最需要帮助的;创建"启点爷爷"智能体,通过模拟耳背老兵来训练志愿者的沟通能力;还做了24小时在线的"生活助手小韩",教老人用手机点外卖、视频通话。
总结出三条经验:AI最适合处理重复工作(如填表格)、当培训工具(如模拟测试)、做服务延伸(如24小时助手)。他特别强调——技术不能代替人与人的真实陪伴,AI只是帮社工腾出更多时间做有温度的事。
烟台青帆公益服务中心理事长郭嘉程,展示了AI怎么让社区志愿服务"活起来"。通过培训社工用AI工具写项目书、做宣传稿,大学生志愿者团队帮社区开发了智能管理系统,比如自动统计活动报名、用AI修复老人老照片。最有趣的是创造了"社区智能体"——24小时在线的AI助手,能回答政策咨询、讲本地非遗故事,甚至把抗疫事迹写成歌。这种"技术志愿者+专业社工+社区居民"的组合,让服务效率提升200%,还挖掘出11个新公益场景,比如用AI生成社区吉祥物IP。
深圳益起共创公益服务中心总干事杨志成,分享如何用技术帮公益组织变得更专业、更高效。现在很多公益机构太关注筹钱,但项目执行却很落后,比如手工记录信息、流程不透明。益起共创提供了一套"系统+服务"的解决方案:系统能管理捐赠人、志愿者、项目全流程,还能用AI自动处理合同、保护隐私;服务包括24小时在线支持、定期培训,帮机构真正用好技术。效果很明显——有的项目执行周期从3个月缩短到3周,筹款额增长10倍,还能100%透明记录每个环节。